他们遍地开花,他们良莠不齐,他们能催熟景区,他们也能摧毁景区!
◆悲剧
6月5号,广西平南县安怀镇,下午两点半。
骤雨来袭。
雨点有些野,纷纷洒洒间,飘进佛子岭景区的玻璃滑道,悄无声息间,让光滑的玻璃道更加湿滑。
“啊啊啊……”
一阵阵刺耳而惊恐的尖叫,划破雨幕。
7名游客,在玻璃滑道内霎时乱做一团,慌乱之间,滑道两边的栏杆把手完全无法成为控速的抓手,臀下的皮垫也开始乱舞。
抓扯、嘶喊、恐慌、无助,短短数秒钟,7名游客就如高速路下坡失控的汽车,一股脑砸向底部。
玻璃滑道底部的钢化玻璃和护栏最终没有抵挡住7人追加爆发的强大冲击力。一声爆裂中,1名男性游客径直飞出山谷。
1死6伤,重大安全事故。
事后调查让这起悲剧笼罩上更哀伤的雨雾。
7位游客皆是亲戚,原本一行9人,临了有2人因为太累没有上山而逃过一劫。
事故直接原因在于,全长米的滑道,起终点落差长度达到了米,过了中途的一处弯道,余下米全是高坡度的直道,雨水降低了滑道摩擦力,致使游客下滑冲击力过大。
更让人震惊的是,整个景区自年9月对外营业,但一直没有取得相关部门审批手续,中途曾被下达文书要求停业整顿,实际一直对外开放。
目前佛子岭景区已经拉上警戒线,有关责任人被控制调查。现场碎掉的钢化玻璃残迹还在,被撞击损化的护栏敞开大口,像是对这门“跑偏”了的生意无声控诉。
这不是第一起事故。
网红项目能够催熟景区,也能摧毁景区。
异军突起的网红游乐项目,因为骇人的安全事故,让其曾经的高光与流量碎落一地。
不完全统计,仅年至两年间,国内媒体披露了至少95起旅游景区人身伤害事件,其中因旅游设备设施引发的伤害事故共有19起,占全部事故总数近20%,居于各类要素首位。有关涉险景区轻则约谈整顿,重则关停调查。
刨根究底下来,一批网红游乐设备厂家,在缺失的行业标准下摸黑前进,质量难以评估;景区运营商在安全把控上大意,甚至本就不具备景区开放资质;“无知无畏”的游客乘兴而来,不料有些地方要钱,有些地方要命。
是什么撬动起了这门“刺激”的生意?伤人不断的景区网红,何时才能填补安全缺位?
◆遍地开花
散而乱,是目前国内多数网红景区项目的典型特征。
尽管这批项目新潮有趣并且流量庞大,却始终不曾在规模化与标准化上得到突破。这其中既包括高空秋千、玻璃观景台、弯道漂流等新型“冒险”类网红;也包括充气城堡、摇摇车等老派玩家。
景区网红有多散?
以近期屡上热搜的玻璃滑梯为例,年前后,国内玻璃滑梯开始雨后春笋般冒出,主要分散于河北、湖北、湖南、河南、广东等地,项目代表有黄龙大峡谷漂流区、张家界大峡谷玻璃桥、绍兴斑竹玻璃滑道等。
目前国内各地的玻璃项目保守估计超过处,在场景分布上各不相同,山林、梯田、峡谷、湖面,只要地势具备坡度或落差,都能看到玻璃滑道落地。
类似项目还有充气城堡,这款不曾“过气”的产品,因为投入低且市场适应性强,遍及全国各地。
从室内到室外,从水上到陆地,从一线城市到四线开外的小镇,从大型游乐园到商场、广场及社区,充气类游乐设施随处可见。
零散式分布、个性化经营,是多数网红项目的玩法,也使他们与规模化发展相隔离。
景区网红有多乱?
“要命”的那种。
比如玻璃滑道高调出事。除最近的广东平南佛子岭景区玻璃滑道的伤亡事故外,年8月,武汉木兰胜天景区玻璃滑道造成1死3伤;同月,湖北省英山县龙潭河谷滑道,因22人受伤而被定性为“较大涉险事故”。
比如充气城堡事故频发。今年3月以来,商丘市虞城县、保定市涞源县先后发生充气城堡被大风掀翻事故,33天内致31名儿童伤亡;类似事故也多次在俄罗斯和美国上演。
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曾对年至6年间发生的充气式游乐设施伤害事件进行统计——每年相关伤害事故从0多例至例不等。时隔多年,充气游乐设施的安全问题照旧老生常谈。
比如空中飞跃项目时有险情。年春节,广东阳江一处景区钢索桥断裂,6名游客瞬间悬空;年十一期间,重庆奥陶纪景区,因工作人员操作不当,一名游客玩飞跃项目时保险扣突然脱落。
“谋财害命”“旱滑的玻璃滑道湿了,磨擦系数就变得非常小。那么陡,那么长的距离,跟自由落体差不多的加速度冲下去,相当在跳楼,不出事才怪”“景区没安全意识,就应该关停”……各路网友对类似现象的痛批也毫不留情。
一直以来,以“短、平、快、爆”著称的网红项目,都拥有迅速落地变现的能力。他们崛起速度惊人,但后期运营却未能赶上趟。曾经埋下的安全隐患纷纷暴露,好像在告诉后来者:“出来混,迟早要还”。
与此同时,作为新派玩家,厂家与运营商几乎同在摸着石头过河。不对称的信息之下,靠谱的合作难找,产品的选择费力。
就劲旅君的网络搜索情况来看,目前业内打造玻璃景观的厂家众多,价格莫衷一是。一批线上销售厂家,主打相似的产品外观和性能,彼此报价却差异巨大,背后质量令人难以琢磨。相似的现象在充气类设备、摇摇车、网红秋千等产品身上如出一辙。
他们遍地开花,他们良莠不齐。
◆有利可图
是什么撬动起“危险”的网红生意?
盈利与市场空间。
以玻璃滑道和充电城堡为代表的新老玩家,大多在投入产出率上表现诱人。所以尽管安全状况堪忧,也没能挡住投资人的热情。
以玻璃滑道为例,在投入上,滑道的常规报价约在—元/平米,长度区间多在—0米以上,使用年限10-15年。按照最短长度米、最低报价元计算,一条玻璃滑道的最低投资成本超过百万元。
在产出上,市面上玻璃滑道的门票售价多为30-元,票价越高,则通常包含其他体验项目打包销售。即便按照最低票价计算30元计算,一条玻璃滑道在体验者达3万余人次时,基本可实现上百万元的营收回本。这对于动辄日客流量达10万人次的大型景区而言,似乎毫不费力。
再以充气城堡为例,投入上,市面上充气城堡大小多在40—0平米,对应的投入成本约—10万元/座,使用年限3年左右。
产出上,其票价常以10—20元居多,按照一座小型充气城堡每天接待50名儿童、每人票价10元的保守计算,几乎不到半月就能实现元的营收回本。
前者高调吸睛,后者闷声发财,两类产品之所以拥有如此快速的收益变现能力,在于其填补了当下更新奇而多元的市场空间。
国内拥有广阔的儿童消费市场。数据显示,我国内儿童消费市场规模已接近4.5万亿元,其中儿童娱乐消费市场规模突破了亿元。以充气类设备为代表的儿童游乐产品,本身就有机会分得一大口蛋糕。
国内拥有更广阔的青年消费市场。年,国内旅游人次合计55.39人次,以80、90后为代表的新一代群体开始占据景区消费主力,他们爱好体验式消费,追求新奇场景,助推冒险类经济的崛起。
在此背景下,空中秋千、高空滑索、弯道漂流等网红产品组团出现,他们越来越高,越来越抖,附带3D效果和碎裂音效,不断刺激玩家的肾上腺素,力求在刺激和解压上给得痛快淋漓。
但是,玩家越来越给面,商家越来越得意,打法却越来越失控。接二连三的伤亡事故,好像一次比一次明白昭示:这届项目不行!
当冒险变成“犯险”,谁也不知道它们还能获利多久。
◆网红B面
表面光鲜的景区网红,暗里也揣着困惑和艰难。作为一波新生代项目,他们在反复试错,也在等待更有序的环境。
模糊的质量安全红线。
从源头生产到后期运营,这类新兴项目多为非标产品。
整套过程好比一场你商我量的私人DIY,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来对项目建设作出规范,厂家根据景区运营商的要求进行生产搭建;而后项目快速落地,运营却远远落在后面。
以玻璃滑道为例,目前市面上的玻璃滑道分为旱滑、水滑两种。其中,水滑需要在常规建材外,由运营商自己配置蓄水池和水流控制设备;旱滑在配置上相对简约。
“快的话,一个半月能够建成。”
广州某玻璃游乐设备品牌的负责人向劲旅君透露,“玻璃滑道属于非标产品,需要根据客户的需求定做,不同项目企业有不一样的标准,但材质都是一样的钢化玻璃和钢结构。后期的年检和保养做得好的话,一般不会出问题。”
事实上,一批“搞砸”的项目令厂家和景区运营商双双打脸。盘点那些发生伤亡事故的玻璃滑道,几乎没逃脱以下几条因素:
一:“旱滑”意外沾水,降低了摩擦系数,导致游客失控;二:配置简陋,除了皮垫与手套,再无其他应急制动装备;三:没有配备安保服务人员——以上几条堪称景区运营商之过失;四:滑道坡度过大,落差设计不合理;五:部分玻璃景观发生碎裂现象——这两条因素令人质疑厂家的专业性与合规性。
相比之下,充气类游乐设施的质量安全问题,有过之而无不及。这类产品用PVC材质制成,同样以定制为主,配置鼓风机,可以随时排气放气,方便商家收整。其致命的缺点是一遇大风容易“上天”;另有山寨厂家盛行,产品质检无处考证;大量运营商“小贩”式运营,不具备摆摊资质。
“今年开始查得比较严。白天不敢乱摆,晚上还是可以的。在小城市找个人流量大一点的地方摆两三个小时,就当赚些外快。”一位有过从业经验的摊主曾这样向媒体爆料。
一顿“自由”操作,把不容易的生意变得容易,这就是一批玩家钻营之道了。
混乱的“说明书”。
如果厂家与运营商彼此从不谋面、钱货两清,怕是不必指望他们探讨出多么深厚的合作模式。
“如果客户想买,我们可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24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