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娱乐设备 >> 娱乐设备市场 >> 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临淄篇章
□本报记者张厚新通讯员王若晨翟苏菲
初冬已至,天气渐冷。临淄大街上依旧热闹,热气腾腾的餐饮摊点前面聚满了人,一派烟火气十足的景象。
在临淄区方正·夜市,杜女士带着孩子在玩具摊前挑选玩具。“这里变化挺大的,以前就是一片空地,现在小吃店、玩具摊、小游乐场,娱乐设施一应俱全。”杜女士表示,城市发展越来越好,好日子蒸蒸日上。
临淄区深入领会市委十三届三次全会精神,切实把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到全区的各个领域、各项工作,聚焦“强富美优”城市愿景,奋力书写好中国式现代化的临淄篇章。
产业集群添动能
繁荣临淄砥砺前行
作为协作机器人行业“开荒者”,遨博(山东)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亮相深圳慕尼黑华南展,成为展会焦点。“去年,我们的机器人全球出货量突破1万台,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全球第二。”遨博(山东)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董事长韩永光说。
就在遨博机器人参会的前一天,全球PVC健康防护手套行业龙头、中国医疗器械出海先行企业蓝帆医疗股份有限公司携数十款明星产品亮相全球最大规模、最具权威性的综合性医疗展——第54届德医院及医疗设备用品展览会。“我们在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70余家分(子)公司,营销网络遍布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蓝帆医疗股份有限公司营销中心总经理李斌表示,蓝帆正不断向世界展示产品与创新。
高质量发展始终是城市的主攻方向。临淄区立足“实力强”,精准梳理确定4条化工主导产业链、5条新兴产业链、6大传统产业集群的“”产业链群,产业发展方向更加明确。深入实施传统产业“五个优化”,家企业实施改造提升项目个。3家企业入选中国民营强,鑫泰石化入选省“十强”产业领军企业,齐都药业、临淄经济开发区等5个场景获批市新经济创新示范场景,成功入选全省工业十强县、位列第4名。截至目前,全区新引进过亿元项目51个,省外到位资金82.3亿元,新签约项目56个,总投资亿元。
乡村振兴显成效
富裕临淄阔步向前
“今年以来,我们镇25个村大力建设集体藕池,并在大薄村引入一家莲藕深加工企业,全部藕池完成采摘,年产量超过50万斤,实现万元的村集体增收。”临淄区凤凰镇党委书记于海南表示,种植藕为村集体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荷塘已成为村子的“汇金池”。
乡村振兴是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临淄区紧盯“群众富”,通过党组织领办,对全区个行政村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等进行详细摸排,梳理分析出机动地粮田发包、企业占地租金、财政扶持项目、土地托管分红、盘活经营性资产、党组织领办合作社以及其他模式在内的多条村集体增收路径,采用“一村一策”“一村一品”,帮助镇村理清发展思路,培育村庄特色优势项目。同时,明确可根据年度村集体收入增量情况从村可支配收入中拿出资金奖励村班子,以及每年从区管党费拿出万元奖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成效明显、收入增幅前50名的村党组织,进一步调动各村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积极性、主动性。目前,临淄区个行政村村集体收入20——50万元的有个,50万元以上的有34个。
城乡统筹塑品质
美丽临淄加速升级
“晚上来这里散散步,环境又好又安静,路也变宽了,比以前好多了。”临淄区闻韶街道居民相大爷表示,自从雪宫路环境提升改造以后,路变亮了,两边的小公园景色也更好了,周围的居民晚上经常来这里散步,临淄城越来越美了。
城乡建设是提升居民幸福感的重要方式。临淄区聚焦“城市美”目标,立足城乡功能品质活力提升,统筹做好城乡规划设计,在城市建设管理和乡村振兴上下功夫、做文章。今年以来,临淄区启动城区总体城市设计,编制完成《临淄火车站改造及周边片区规划设计》,高标准实施6个老旧小区、棚户区改造项目,完成管仲路、齐城路等6条道路改造,新建雨污分流管网7公里,积极推进24个全域公园城市建设项目,显著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启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攻坚行动,集中打造2个美丽乡村示范片区、4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成功创建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入选全国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创建县、全省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县。
生态环境强质量
绿色临淄稳步提升
“现在临淄的天变蓝了,空气里没有化工味了,晚上睡觉睡得更踏实。”临淄区稷下街道居民王女士说,“以前一年都见不到多少蓝天,灰蒙蒙的心情都好不起来。”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临淄区着眼“生态优”,加大源头防治力度,突出综合施策,坚决落实减排措施,积极推行二氧化碳减排。国内首个万吨CCUS项目“齐鲁石化——胜利油田百万吨级CCUS项目”建成投产,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万吨。同时,突出精准管控,强化指标协同控制,对家涉气企业全部实行驻厂管理,圆满完成了重点时段空气质量保障任务。1——10月份,全区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4.85,同比改善4.2%,省控地表水COD、氨氮浓度持续改善,圆满完成36家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