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癜风的专科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zj/编者按:“媒介”的概念是新闻传播学的一个本源问题,对其内涵的厘清可以加深对学科发展史及其知识的理解。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博士生、淮阴师范学院传媒学院副教授蔡月亮在《传媒观察》年第8期刊文,追溯了“媒介”概念的词源,指出“媒介”被主体所使用进行信息生产与传播从而得以成为“媒体”;从“媒体”到“自媒体”概念的演变体现了主体的“把控”与“确认”;而“个体”真正成为“主体”,则是“自媒体化”这一命题的内在要义。移动传播背景下“媒介”概念的演变与厘定蔡月亮当下,对移动传播的探讨多立足于实务层面的经验总结和发展思路探究,但移动传播之所以有别于互联网的早期业态,是在于移动性、个人化,即移动传播技术形塑了受众的主体性,实现了对媒介“把控”和“确认”的自媒体化,对个体的交往和社会实践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应该说,对“自媒体化”的讨论建立在“自媒体”概念的厘定上,而厘定“自媒体”又必须建立在对“媒体”概念的厘定上,而媒体、媒介以及传播等概念又互相纠缠,这让媒体概念的厘定存在相当的难度。媒体与媒介原属同一词源(Media),传播又因涉及“介质”而与媒介发生了历史关联并影响至今,大众传播、大众媒介、大众媒体相互指称,混合使用即表明了这一点。本文尝试按照媒体→自媒体→自媒体化的“顺序”,从新闻传播学学科视角对相关概念进行厘定,以期对学界关于相关问题的探讨提供一定的思考。词源探讨:媒介与媒体在西方语境下,“媒介”与“媒体”共有Media。雷蒙·威廉斯在《关键词:文化与社会的语汇》一书中追溯了“Media”(媒介、媒体)一词的词义演变:Medium源自拉丁文medium——意指中间。从16世纪末起,这个词在英文中被广泛使用,最迟从17世纪初起,具有“中介机构”或“中间物”的意涵。……在18世纪,有一个与报纸有关的传统用法:“通过你们好打听消息的出版物的媒介(medium)()。……将报纸视为广告宣传的一种媒介(medium),在20世纪初期变得很普遍。20世纪中叶,media(媒体)——从19世纪中叶以来,这个复数名词被普遍使用——的意涵也许主要就是据此而来”。Media被广泛地使用,开始于广播与新闻报纸在传播通讯(Communications)上日渐重要;那时,一些普遍的词汇随之出现:Mass、media(大众媒体)、mediapeople(媒体人)、mediaagencies(媒体机构)、mediastudies(媒体研究)。……可以这么说,自从年代以来,media急速受到欢迎,经常被作为单数名词来使用。约翰·费斯克《关键概念:传播与文化研究辞典》中“媒介(medium/media)”词条注释如下:“一般来说,媒介是一种能使传播活动得以发生的中介性公共机构(agency)。”具体点说,媒介就是拓展传播渠道、扩大传播范围或提高传播速度的一项科技发展。广义上讲的说话、写作、姿势、表情、服饰、表演与舞蹈等,都可以被视为传播的媒介。每一种媒介都能通过一条信道或各种信道传送符码。这一术语的这种用法正在淡化,如今它越来越被定义为技术性媒介,特别是大众媒介。有时它用来指涉传播方式(比如是用“引述媒介还是广播媒介”),但更常用于指涉这些方式成为现实的技术形式(比如收音机、电视机、报纸、书籍、照片、影片与唱片)。麦克卢汉的名言媒介即讯息,就是在这个意义上使用这个词语的。……就媒介这个词语而言,有一种日趋强烈而不受欢迎的趋势,即在技术意味上它被用于单数形式。应该看到,无论威廉斯的“Media(媒介、媒体)”,还是费斯克的“媒介(medium/media)”,都没有对“媒介”与“媒体”进行“区分”,甚至都没有表现出一丝区分的“兴致”。事实上,威廉斯与费斯克的解释中,都强调了大众媒体的兴起对media的影响,甚至可以说由medium发展到media即是大众报刊兴起导致的必然结果。与媒体概念相关的另一个概念是“传播”。“传播”概念的形成“有着自己的发展史”,“涵义”也并非“一成不变”。然而,在“传播”概念的发展史上,大众传媒同样起到了关键作用。克琳娜·库蕾认为,作为“一种现代概念”,“交流”(传播)一词虽出现于14世纪,但意指“聚会的方式”,16世纪才演变为“被传达的信息”,20世纪其内涵得到公认并被广为运用,该概念如此重要的部分原因在于“诸如广播及电视的所谓‘大众’传播方式在质与量上的飞跃发展”。威廉斯认为,自15世纪以来,传播一词“使普及于大众”的现代的普遍意涵即已存在;到了17世纪末期,又产生了一个重要的引申意涵——“传播媒介、通讯工具”,但在道路、运河与铁路蓬勃发展的这一时期,“传播”通常是“一个普遍的抽象名词”,指向“通讯设施”;20世纪,“随着其它传递讯息与维系社会联系的工具不断发展”,传播也可以用来指涉新闻、广播、报纸等媒介,以及报纸、广播里的资讯与观念。尽管库蕾、威廉斯的考察视角各有不同,得出结论也稍有不同,但还是抓住了现代“传播”概念的两个核心:一是信息的传递;二是以通信工具、传播媒介为手段。换句话说,现代“传播”主要指以通信工具、传播媒介为手段的“虚拟信息”的传递。上述库蕾与威廉斯有关现代“传播”概念两个核心之一即是“信息的传递”。费斯克在对大众传播作“一般理解”[即报纸、杂志、电影、电视、广播与广告,有时包括书籍出版(特别是通俗小说)和音乐(流行音乐行业)]的基础上,将“大众传播”进一步界定为在现代化的印刷、银幕、音像和广播等媒介中,通过公司化的财务、产业化的生产、国家化的管制、高科技、私人消费化的产品等形式,向某种未知的受众提供休闲式娱乐和信息的过程与产品。可以说,费斯克对大众传播的一般理解主要指向具体的从事信息生产的媒介,人们的媒介消费是由信息传达出的意义;对大众传播的进一步界定则将大众传播指向通过大众媒介为某种未知受众提供休闲式娱乐和信息的过程与产品的媒介组织,受众是非定向的大众,采用的媒介是大众媒介,提供的是意义的消费(娱乐与信息都是意义消费)。至此,在现代“传播”的语境下可以对“媒体”的概念作出大致的厘定,“媒体”是传播主体用以信息生产与传播的媒介。主体的“把控”与“确认”:从媒体到自媒体毋庸置疑,媒体当然是媒介,媒体必须表现为具体的媒介样态,然而,媒介却未必是媒体,只有能够被主体(个人或组织)用于信息生产与传播的媒介才是媒体。作为一种新的传播样态,大众传媒“重构”了传播与媒介的定义,将传播与媒介“推进”到大众媒体(大众传播、大众传媒)阶段——组织化、产业化、技术化、面向非定向大众的专事信息生产与传播的阶段。这意味着“媒体(media)”的“出现”,也预示着人类进入了媒体传播阶段。此后,人们不仅阅听大众传媒,也希望自己被大众传媒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deyishus.com/lkjg/81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