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设备

收藏着300余台世界电影放映机的西影厂博

发布时间:2023/4/3 20:47:36   
北京治疗白癜风费用怎么算 http://m.39.net/news/a_5218115.html

电影,是根据视觉暂留原理,并伴随摄影、放映技术而产生和发展的现代艺术形式。电影放映机的出现,使人类影像得以广泛传播,使电影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和艺术体验。

西安电影制片厂博物馆里收藏的余台世界电影放映机,完整呈现了人类早期探索影像记录的过程,以及从19世纪初期到20世纪80年代,放映机从手摇到电动、从木质到金属、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的发展历程。

立体翻片观看器,年,德国。

伸缩镜头照相机,年,英国。

立体照相机,年,英国。

幻灯机——电影放映的基础,18世纪中叶,第一台工作用的反射幻灯机一经发明,便很快风靡整个欧洲,并得到不断改良。

年开始,幻灯机进入了工业化生产阶段,其外壳一铁皮制成,顶部有排烟筒,正前方是装有凸透镜的圆筒,并有可调节焦距的面板,箱内装有光源,最初的投影光源为煤油灯和汽油灯。随着托马斯·爱迪生发明电灯之后,这种更亮、更稳定的光源被广泛运用到投影技术中。

幻灯片的发展也经历了技术更新和升级,最早的幻灯片是玻璃材质,靠人工绘画完成,投影时通过玻璃片与旋转盘的组合,投影出动态影像。19世纪中叶,美国人发明了赛璐珞胶卷后,幻灯片则开始借助照相移片法生产,幻灯技术的发明和发展,为电影放映奠定了重要基础。

手动幻灯机,年,英国。

手动幻灯机,年,德国。

电动幻灯机,年,美国。

煤油灯幻灯机,年,德国。

魔法幻灯——最早的影像。"魔法幻灯"是早期光和影结合的产物,作为传教士的传教道具而出现。年,德国耶稣会教士阿塔纳修斯·基歇尔发明了用蜡烛或煤油灯作为投影光源的魔法幻灯,以此投射出上帝、圣母、天使、魔鬼和地狱等影像,向人们讲述圣经内容。

年,他在著作中首次记录了"魔法幻灯"的原理,将玻璃画片插入凸透镜槽中,光源通过反光镜反射汇聚,形成一根光柱映在墙幕上,投射出放大的图像,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魔法幻灯逐渐成为音乐会、杂耍戏院、综艺场:沙龙中的重要娱乐节目。

基歇尔的魔法幻灯原理。

魔法幻灯宣传画。

投币式立体视镜,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美国老虎机大亨凯尔兄弟发明了投币式立体视镜。这种设备形似老虎机,内部装有可切换的明星照片,投币后照片会自动翻页,观众通过窥视孔,可看到不同动作和姿态的明星画面。立体视镜一经发明,便迅速风靡欧美,后因"镍币影院"的兴起而逐渐衰落。

电影放映机,年,法国的里昂·高蒙创立高蒙电影公司,于年开始生产多种规格的手摇无声放映机,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具代表性的放映机生产商之一。年,高蒙公司在之前制作短片的基础上,开始制作长电影,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电影公司之一。

电影放映设备的早期探索。埃德沃德·迈布里奇运用多台相机拍摄《运动的马》等连续画面后,为了便于观看,又发明了"动物实验镜",一台将连续画面印在玻璃圆盘上,通过光源投射圆盘得到动态影像的设备。托马斯·爱迪生因此深受启发,开始研究电影系统。

年,他和助手威廉·迪克森发明了世界上首台基于胶片的影像观看系统——活动电影放映机,观众通过带有放大镜的窥视孔,观看电灯光源前由齿轮带动的胶片条,从而产生动态错觉。

年4月,活动电影放映机在纽约首次商用,支付50美分便可观看电影,同时期受追捧的还有娱乐翻片机和投币式立体视镜,这些设备的出现,丰富的大众的娱乐方式。

动物实验镜的投影。

带玻璃转盘的幻灯机。

背着幻灯机的巡游艺人。

战争时期的战争记录仪,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很多摄影设备公司针对战地记者和战争记录人员推出了战地摄影机。

这些机器大都被设计成小巧轻便的手持款,便于随身携带和快速移动,一般都依靠手摇柄或机械发条作为输片动力。正是这些摄影机成为了战地记者手中的"利器",记录了一个个宝贵的历史镜头。

马雷发明的摄影枪--世界第一台摄影设备。

摄影枪内部构造。

摄影机,摄影机发端于早期的活动照相设备,在其基础上,人们不断对光学、机械、电子、电工、电声和化学等各项技术进行改造和升级,催生出一代又一代功能更强、品质更高、使用更方便的摄影机。

年,法国科学家艾蒂安·马雷发明了一种便携式摄影设备,用于拍摄连贯的飞鸟动作,因为外形酷似猎枪,所以俗称"摄影枪"。便携式摄影机加速的电影画面从"静"到"动"的进化过程,摄影技术由此诞生。

16mm手摇电影摄影机,年,美国。

16mm电影摄影机,年,瑞士。

16mm机械发条动力电影摄影机,年,瑞士。

8mm电影摄影机,年,美国。

8mm发条自动手持三镜头摄像机,20世纪60年代,瑞士。

爱迪生与电影放映机,年8月27日,爱迪生宣布了他的一项新发明——有声电影,从发明活动电影放映机开始,爱迪生就试图将留声机与放映机结合起来,同时播放声音和影像,以形成一个完整的视听系统。正如他自己所言:"我们可以观看并且聆听一个完整的歌剧,完美的就像现场演奏一样。"

年,爱迪生公司首次推出用留声机发声的有声活动电影放映机。年,又推出了全新影音结合的放映机。电灯、留声机、电影放映机,这些发明让爱迪生在电影科技史上拥有不可替代的位置。

爱迪生研究电影。

无声电影时代,无声电影,也称"默片",是指没有任何配音、配乐或画面声音的一种电影类型。年前以前,大部分电影都是默片。默片年代亦被称为"银幕年代",因为没有声音,所以会加入"间幕",用文字向观众展示主要对话,或是对电影内容的评价,或后续情节的暗示。

无声电影主要依赖大量的身体动作和面部表情,来传达演员的内心想法,正因如此,无声电影中的喜剧更受欢迎,查理·卓别林用惟妙惟肖的表情和幽默风趣的动作,将美国默片带到巅峰,是无声电影时代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喜剧电影演员查理·卓别林。

35mm无声手摇电影放映机,年,法国。

16mm无声手摇电影放映机,20世纪20年代,德国。

16mm电动无声电影放映机,20世纪20年代,美国。

无声手摇电影放映机,20世纪20年代,法国。

无声手摇电动两用电影放映机,20世纪30年代,德国。

木制手摇摄影机。年,摄影技术逐渐成熟,法国高蒙电影公司和同时期英国、德国的一些电影设备制造公司,生产制造了多种型号的木质手摇摄影机。

年12月28日上映的中国第一部影片《定军山》,就是用这种摄影机拍摄的。影片由任庆泰执导,谭鑫培主演,在北京丰泰照相馆拍摄,于前门大观楼放映。《定军山》标志着中国电影的生产制作与世界同步。

早期木制无声手摇电影摄影机,年,英国。

《定军山》剧照。

电影走进家庭,年,爱迪生的通用电气公司推出一台35mm的家庭投影电影放映机,因为价格昂贵,没有在市场上广泛流行。

直到20世纪50年代,随着柯达8mm胶片、百代9.5mm胶片,以及家用摄像机和放映机的推出,家庭电影才开始在美国等国家普及,各大电影设备制造商纷纷生产便于携带的小型家庭放映机。

这些小型放映机以其轻便、可移动、操作简单等特点,迅速占领了欧美国家的家庭。意大利、德国生产的8mm无声手摇儿童机和家用"提包机"更是经典代表。

儿童电影放映机。

家庭电影放映机。

16mm无声电动同轴电影放映机,20世纪30年代,德国。

8mm无声电动电影放映机,20世纪40年代,美国。

超8mm/普8mm两用无声电动电影放映机,20世纪60年代,意大利。

超8mm有声电动电影放映机,20世纪70年代,日本。

有声电影时代与彩色电影的出现,年电影开始通过外置留声机发生,此后,世界各国都在研发有声电影技术,将原来外接发生磁头改进为直接在胶片两侧记录声迹发声。年,世界第一部有声电影《爵士歌王》上映,年,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上映,电影正式进入有声时代。

年,世界第一部彩色电影《浮华世界》上映,标志着彩色电影的诞生,彩色技术使画面更加生动真实。随着技术的进步,电影放映机也在不断完善,输片齿轮、卷轴装置、光源组件、透镜装置、有色彩色等技术与设备的广泛使用,使放映机的技术基本成熟,并迎来了全面发展。

世界第一部彩色电影《浮华世界》海报。

16mm有声电动电影放映机,20世纪50年代,乌克兰。

16mm有声电动电影放映机,20世纪60年代,美国。

超8mm有声电动电影放映机,20世纪70年代,日本。

中国电影放映机。新中国成立前,我国电影放映机大都依赖进口。年1月3日,南京电影机械厂正式建成,同年6月生产出中国第一台电影放映机——长江型滚动式放映机。

年,在周恩来总理的批示下,南京电影机械厂仿照乌克兰的4型16mm电影放映机,制造出长江16型16mm电影放映机,之后又生产出中国第一台35mm电影放映机。此外,甘肃光学仪器厂、八一电影机械厂、湖南电影机械厂等也生产了许多经典的国产电影放映机。

南京电影机械厂生产车间。

国产电影放映机生产制造中。

16mm有声电动电影放映机(长江F16-4型),20世纪70年代,中国。

16mm有声电动电影放映机(长江16-10型),20世纪70年代,中国。

16mm有声电动分体电影放映机(长江),20世纪70年代,中国。

35mm有声电动钨灯电影放映机(井冈山型),20世纪70年代,中国。

35mm有声电动电影放映机(井冈山型),20世纪70年代,中国。

"8.75"是中国独有的8.75mm窄胶片电影,由35mm胶片缩印切成4条制成,这种影片放映设备更为轻巧,运输方便,常用于偏僻农村、山区、边远地区电影放映。20世纪60年代,全国各地开始组建电影放映队,以保证广大人民群众每年都能看上一定数量的电影,丰富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在流动电影最兴旺的时候,几乎各个公社、大队都开始组建自己的电影放映队。在那个时期,8.75mm规格电影放映机、手摇发电机以及自行车,成为每一个下乡放映员的标配。

8.75mm有声电动电影放映机(海燕),20世纪70年代,中国。

8.75mm有声电动电影放映机(友谊),20世纪70年代,中国。

年11月21日拍摄于西影厂博物馆,11月28日编辑于西安文景小区。

作者:王新民

编辑:方迎欣毛秘《白浪情》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389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