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设备

汽车设计专家与Rokid创始人对话AR眼

发布时间:2024/10/10 14:30:13   
中科白癜风医院荣获安全管理优秀奖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jzpj_p2/

文/VR陀螺

在寻求汽车差异化的路上,智能座舱成为车企争相竞逐的焦点,年中国市场乘用车智能座舱渗透率已超过50%。在硬件、软件、操作交互三大部分构成智能座舱的重要元素中,操作交互方式作为执行人机交互任务的“按钮”直接影响了汽车用户的体验。如今,屏幕交互、语音交互和手势交互已经成熟,应用落地的前提下,车企在交互方式创新方面下足功夫,AR/VR等成为车企探索的新方向。

近日,陀螺科技有幸请到王旭飞以及祝铭明Misa两位重磅嘉宾,围绕“VR/AR终端在车内娱乐场景中的应用潜力”展开了一场对话,车厂老鸟与XR新锐企业大咖之间又能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

以下是本次对话实录:

案山子:VR陀螺策划了一个系列对话活动,本期的主题是“VR/AR终端在车内娱乐场景中的应用潜力”。今天主要聊的是智能座舱跟VR/AR终端融合的场景,以及相关产品以及产业发展迭代的情况。

我们非常荣幸邀请到了两位重磅嘉宾,一位是中国工业设计协会汽车产业分会秘书长、湖北省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集群专家、重庆市汽车产业服务链联盟常务副理事长东风公司先行技术副总工程师王旭飞。另一位嘉宾是圈内的老熟人,Rokid的创始人祝铭明Misa。欢迎两位来到本次对话活动,下面请先做个简单的自我介绍。

王旭飞:大家好,我是王旭飞,在汽车行业、设计行业约有21年工作经验,自己主导了十几款整车,参与设计大概40多款商用车、工程车以及智能网联汽车,现在从事车辆、交通、城市数据融合以及产业融合方面工作。

Misa:大家好,我是Misa,Rokid公司CEO,如果大家是AR/VR圈子里的人,可能我也不需要过多介绍了,Rokid在AR这个领域应该算是比较领先的一个企业,欢迎大家多交流,多提建议。

案山子:马上开始今天的主题。目前很多人认为汽车会成为人类的第三空间,也会变成我们生活中具有更多用武之地的一个场景。两位怎么看待汽车将成为第三空间的这一说法?对第三空间又是如何理解的?

王旭飞:第三空间的说法,我在二十几年前上学的时候就已经听过了,当时有一句话叫“汽车是移动的建筑”,时至今日这句话我依旧认同。因为除了线控底盘外,汽车舱体空间就是一个封闭空间,至于这个空间用来工作、生活还是娱乐,这个取决于使用者如何定义,这是我对第三空间的一些个人理解。

案山子:这个第三空间在我们一天24小时当中,会变成一个比重越来越高的场景吗?

王旭飞:这个主要取决于你的用途,汽车在未来近-5年当中,主要使用场景仍集中在通勤。如果是自己的私家车,那么它的核心作用其实就是从A点到B点,大部分人都不会在车内工作。如果作为商用车自己是乘客,乘客在里面可能会适当休息或者开电话会议;如果作为家庭属性,那它可能会成为一个家庭娱乐的空间;再者如果是公共车辆,比如巴士或者卡车,那可能是另外一种情况。

我们要理清汽车的几个要素:谁来买单,谁在使用,在什么时候使用,在什么场景下使用。那么我们就能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

Misa:我觉得现在这个阶段属于一个过渡阶段,对于汽车这个空间有一个专门为之定义的名词叫infotainment,就是information加上entertainment的统称,它是一个信息娱乐化的概念。

现在车里面其实可以分为乘驾两个非常明显的角色:一是驾驶角色,二是乘客角色。对于驾驶角色来讲,因为现在的智能化,也就是我们说的L4、L5还没有到,驾驶员的精力主要还是放在驾驶上面,所以infotainment对他来讲没有太大作用。对于乘客而言,我觉得infotainment的比例应该是娱乐为主、信息为辅,因为在车上办公和接受信息等场景其实还没有被大家普遍接受,车内空间更多还是一个放松或者休息的地方。

我还发现一个有意思的转变,对于一些人来说,即便是驾驶员,有时候提前到公司或者回到家,他并不会马上下车,而是可能会在车里独处一段时间,放松一下自己,这个时候的汽车空间就显得比较有意思了。我们发现一些车主尤其是新能源车车主,对infotainment的接受程度开始变高了,这点从我们最新的来自理想、小鹏等车主的RokidMax的订单也能看到。

像我的话,我在车上作为一个乘客的身份,会倾向于用AR眼镜做一些碎片化的内容消费,比如刷抖音、看B站等。因为AR眼镜有个好处是屏幕比较大,我的体质比较敏感,看小屏容易晕,大屏会好一点。另外一些时候,比如说一个人在车里,我会把它当成一个私密的空间,看看新闻,或者一些中长视频。也就是说,大家把汽车当成一个解压或者放松的地方,这个趋势越来越明显了。

此外,我还注意到一个现象,我身边很多朋友,尤其是一些年轻的朋友,他们会搞一些开车露营之类的活动,把汽车当成一个户外的独立空间。它不完全是前面所说的从A到B代步的工具。这一点对于新能源车主来说也非常明显,因为这些车的电量本来就很富裕,可以用来作为户外营地的备用电源,同时也可以作为一个私密空间看待。

汽车作为一个空间有几大好处:一是非常私密,防窥隔音都很好;第二估计大家很难找到像汽车那样单位空间密度科技含量这么高的一个地方了。我记得、年的时候在硅谷跟Google一个叫Waymo的团队进行沟通,当时他们把汽车分为三个核心的系统:第一个核心系统是驾驶系统;第二个是控制系统,涉及车里面的一些控制,比如传感器的控制、交互的控制等;第三个系统他们就叫infotainment。当时我也是第一次听到这个概念,所以我那时候断定未来随着人在驾驶系统和控制系统中的参与度越来越低,开始朝着自动驾驶发展的时候,infotainment的重要性就会发挥出来。

不仅如此,随着现在两个基础的系统越来越同质化,越来越成熟,其实车厂之间的差异开始变小了。新能源车也好,燃油车也好,底层会越来越标准化,越来越通用化,在这个时候除了传统的外观设计、内饰设计,infotainment未来会成为品牌和用户体验差异最大化的一个地方。

图源:网络

案山子:作为一家汽车公司,如何看待Misa的观点?

王旭飞:我觉得Misa说得挺充实的,汽车的乘用车领域中,“汽车里的男人”现象确实是在增加,还有infotainment,我们叫做影音娱乐域。特别在后疫情时代,大家对于汽车的影音娱乐、私密空间诉求变大了,还有前面提到的露营文化需求。当然,对于影音娱乐域来说,这里还涉及一个谁来买单的问题。对乘用车来讲,里面的成本压力是巨大的,大部分新能源车厂其实都是亏的,燃油车可能微盈利。在这种情况下,AR眼镜之类的本来是作为售后产品的装备,现在要前置,得考虑好谁来研发,谁来买单,谁来服务的问题。另外还有一点,目前没有一个产品的粘度能超过手机。

第二个是商用车领域,我倒是觉得这一块VR/AR可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699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