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了4个多月的疫情时间后,相信绝大部分人和记者一样,渴望回到“出门不用带口罩、没事到电影院看大片、三两朋友下馆子聚餐、坐飞机高铁寻找诗和远方”的往昔美好生活中。最近,随着疫情进入常态化防控阶段,我们离那样的生活其实越来越近了。5月13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口罩能不能摘?影院能不能进?会议能不能开?终于有了明确的答案。虽然,国内疫情防控工作从应急状态进入常态化,并不意味着我们的防控措施可以松一松、歇一歇,疫情防控工作仍然是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仍然是推进社会秩序全面恢复的前提条件。不过,在绝大多数低风险地区,保持好足够的防护措施,我们应当可以回到正常的生活秩序中了。商场、超市、宾馆、餐馆全面开放日前,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印发了《关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了五个方面20条的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常态化防控工作措施。其中,和我们普通人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是提倡个人防护的常态化。比如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一米线、公筷制、少聚餐。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一级巡视员贺青华说,这些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的行为方式不仅能够防控新冠肺炎,也能够防控其他传染病,希望这些好习惯变成我们生活的常态,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同时,在落实防控措施的前提下,商场、超市、宾馆、餐馆等生活场所都会全面开放,其他公共娱乐场所实施分类有序开放。我们赶紧拿出手机预约博物馆、
旅游景点的门票吧。低风险地区,观影攻略请收好低风险地区,影剧院可以开放了。我们误了电影春节档,还好暑期档不会错过了。观众要怎么才能看一场电影呢?tips:网上买票或现场扫码购票 → 自己或陪家人去,少约朋友 → 随身携带口罩 → 体温检测正常再进去 → 别用手摸影剧院的公共设备 → 在收银台、等候区与人保持一米距离 → 观影时分散就坐好了,等了4个多月的电影可以上映了,开不开心?不过,以上情况只适用于低风险地区。中国疾控中心环境所所长施小明表示,在中高风险区,影剧院需要按照当地规定执行,建议暂缓营业。我们什么时候可以摘口罩?天气越来越热,很多人都想知道在什么情况下可以不戴口罩?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说,戴不戴口罩,原则就是通风条件好的地方没有必要戴口罩。哪些情况不需要戴口罩呢?户外宽敞的地方,如操场、公园、人员稀少的街道没有必要戴口罩;在家里也没有必要戴口罩;在低风险区的工作场所,像办公室、工地、工厂这些地方也没有必要戴口罩;户外运动时更没有必要戴口罩。复课以来,相继有3个学生因为戴口罩上体育课遭遇不幸,吴尊友说,低风险地区的学校环境中没有必要戴口罩。同时,对于生活在相对固定环境中,不经常出差的人,又处在低风险地区,基本上都不用戴口罩。哪些地方需要注意要戴口罩?空气流通不好、密闭的地方,如飞机、高铁、地铁、公交车、电梯等环境要戴口罩;到医院就诊或者陪同亲友看病,在医院一定要戴口罩;公共服务窗口,如超市的收银、银行的柜台这些地方要戴口罩。其实,对于戴口罩问题,大家不要过于纠结,掌握一个原则就是通风好风险就小,密闭环境要注意,其他的地方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你准备好开会了吗?几个月没开的会议、会展也要陆续回到工作生活中了。吴尊友说,现在全国绝大部分地方都处在低风险地区,在这些地区各种会议都可以召开了,但是需要防控措施到位。在现阶段,会议还是尽可能首选通过视频召开。不过,实在需要现场召开的会议,也可以根据通风情况和工作需要来安排。公共卫生专家们对会议的人数、规模没有明确的建议,不过还是尽可能地开短会,缩小人员范围,会议代表间保持一定距离。同时,会议常常涉及到吃饭、聚餐问题,要把握的原则是,能不聚的尽量不聚餐,能在户外吃的就不在室内,尽可能缩短聚餐时间,在室内要注意通风,喝酒划拳、唱歌吟诗还是先算了。校园防控,细节一个不能少今天,北京市也确定了复课时间。一直以来,校园防控都是社会热点话题。各个学校陆续开学之后,学校和家长最担心的莫过于什么样的读书环境才是健康安全的。校园防控,重点应是从细节上分毫必较,特别是做好人员管控。每日体温监测应当严格执行,对教职工、学生进行晨午检,对住校学生还要增加晚检。考虑到特殊情况,应当对学生因病缺课请假以及教职工因病缺勤的监测及时掌握,严禁教职工带病上岗、学生带病上课。另外,要控制校内的人员密度,实施一个相对封闭的管理措施,控制聚集性活动,人与人之间保持一个安全的社交距离。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处研究员冯录召提示,教室、食堂、宿舍这些学生经常活动的聚集场所以及一些洗手间、洗漱间的环境卫生,以日常清洁为主、预防性消毒为辅,不需要天天消毒。对高频接触的物体表面要提升它的消毒频次、清洁频次,加强通风换气。对一些教室、教师的办公室可以全天保持通风状态。在日常防护的基础上,学校应当做好疫情应急处置。如果师生发现自己有可疑症状,及时向学校报告,采取居家隔离或者到医疗机构就诊排查的措施。一旦发现新冠肺炎的疑似病例或者确诊病例应该立即启动应急处置机制,在专业机构指导下开展疫情处置,配合疾控机构等相关部门做好密切接触者排查管理。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deyishus.com/lkyy/8339.html